这棵食茱萸在扬独一无二 盘点那些“孤本植物”
食茱萸
“开花了,可以肯定是食茱萸了。”昨天,扬州园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卫元教授再次来到漕河边,目的就是考察河边的一棵食茱萸,“这是截至目前,扬州记录到的唯一一棵食茱萸。”
这棵食茱萸在扬独一无二
(资料图)
漕河边的食茱萸,最早的发现者是本报的忠实读者杭德泉,这棵植物引起他注意的是它身上的大刺。
今年春天,陈卫元教授现场观察,初步认为这棵带刺的植物为食茱萸。
“这次去看,主要是再核实一下。”陈卫元说,食茱萸又名椿叶花椒,8月-9月开花,“现场来看,花期已基本结束,从花期和花序来看,确实为食茱萸。”
“花是植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辨认植物的重要标识。”陈卫元一直记得漕河边的带刺植物,“我在对扬州植物进行调查时,没有看到过食茱萸,从来没有做过记录。”
“可以说,这棵食茱萸在扬州是独一无二的。”陈卫元介绍,食茱萸的分布,通常是长江以南,它在扬州的出现,可以改写这一植物的“百科”。
记者注意到,一些资料中在介绍食茱萸的分布范围时,认为“江苏、安徽未见记录”。
扬州现有哪些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又是重阳节的节日植物和习俗植物。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茱萸之于扬州,有着特殊的地理和文化意义。
扬州重视茱萸这一文化元素,扬州动物园种植了成片的茱萸林,其树种为山茱萸。山茱萸3月开花且先花后叶,淡黄色小花点缀在枝头,小花聚如伞;11月,山茱萸果实成熟,果实鲜红,色泽明亮。
吴茱萸在扬州瘦西湖等地有分布,其花期为4月,花小且为淡绿色,花开时不甚显眼,秋天果实成熟,颜色暗紫色,有辛辣味。
再就是食茱萸,学名为椿叶花椒,在辣椒传入中国前,是川蜀之地的辛香料原料。
扬州有这些“孤本植物”
在扬州,植物种类众多,但有些植物非常稀少,堪称植物中的“孤本”。
陈卫元认为,“孤本植物”从生态角度来看,其实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自然生长,一类为人工引种,一类为盆景艺术引种。
自然生长的植物,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树现在很稀少了,如厚壳树、粗糠树、冻绿、梓树、野核桃等,原本分布比较广泛的它们,如今数量稀少,可以说是“宝藏树种”了。厚壳树在瘦西湖小金山可寻到,这树种还是古今闻名的“染料树”(可以从树皮中提取染料),其嫩叶还可采食,是美味的野菜。
粗糠树在南通路可寻(位于南通路和徐凝门路路口一老房子巷道),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树龄。
梓树,自古就是名贵之树,有“木中之王”的美誉。指代故乡的桑梓,其中的梓就是梓树,其花和果都很有观赏性,尤其是果实,细长如帝王王冠上下垂的流苏。这一树种在瘦西湖叶园、盐阜路等地少量可见。
冻绿,这一树种最大的特色就是可提取染料,是古人用以染色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一树种在扬州大学文汇校区兽医学院旁可寻。
野核桃,其与人们常见的核桃最大的不同,即核桃壳特别硬,常被人们作为玩物把玩。这一树种在盆景园可寻,树龄已有百年以上。
食茱萸,可能是鸟类带来的树,具有偶然性。
人工引种的树,有些树种,因各种原因,数量稀少,如雪柳、小勾儿茶等。雪柳在南河下街道可寻;小勾儿茶曾一度被认为灭绝,但后来又被人们发现,江都的小勾儿茶可能是在引进景观石时无意中引种(其小苗生长在石缝中)的。
盆景树种引种是特殊的一类,由于栽植在盆中,冬天可以搬移到室内种植,因此可以引种一些热带树种,如流苏等。
乡土植物值得引起人们关注
陈卫元认为,稀少植物尤其是乡土植物,值得关注,要分析它们减少或消失的原因,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逐步恢复它们的数量,“比如擦木,过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木材,现在很难见到了。”
“很多稀少的乡土植物,浑身都是宝。”陈卫元说,因为用途多,它们所承载的乡土文化越浓郁,也是承载乡愁的重要载体。
记者 向家富 文/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