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 农商行助外贸企业减风险
农信机构中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持续增加,进一步推动辖内外贸企业的业务量增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全国农信系统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广,部分省份的农商行实现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零的突破”,一些边境口岸地区的农商行则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翻倍增长。此外,部分外贸企业占比高的地区的农商行,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还进行了业务创新升级。
具体来看,青岛农商银行近日成功落地了山东省首批外贸再贴现业务4.2亿元,将企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与人民银行再贴现支持工具挂钩,使外贸企业在贴现时即可享受人民银行专项优惠利率。内蒙古满洲里农商银行成功为客户办理一笔汇往澳大利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信社跨境人民币业务“零的突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商行之所以能够陆续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在节省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持续提高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普及度,提升涉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满意度的结果。
结算规模增长提速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同比上升明显,人民币跨境使用得到更多市场主体的认可。作为支付结算货币,目前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了约50%。根据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估算,2022年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达到2.3%,居于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尽管多数农商行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部分已经开展该业务的农商行的地区结算规模实现了节节高升。特别是一些头部农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办理数量以及结算规模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青岛农商银行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该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3436笔,较去年同期增长84%,金额72.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1%。今年以来,共有502家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较去年同期新增190家企业。
与此同时,在一些边境口岸城市以及边境互市贸易频繁的地区,农商行作为服务本土经济的地方金融机构,其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也有明显提升。
广西省凭祥市与越南谅山接壤,是我国最靠近东盟国家的城市。2022年,凭祥农商银行边民互市贸易跨境结算总金额为18.33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70.01%,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金额18.87亿元,排名广西农合机构第一位。再比如,在与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和朝鲜罗先市接壤的吉林省珲春市吉林珲春农商行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4.14亿元,同比增长820%。
据了解,传统外贸企业的交易货币主要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货币兑换贸易为主,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与东南亚、南美等国家的外贸量日渐增多。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局势不同,在外贸交易中企业会面临货币的汇率波动,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资金损失。
某中部沿海地区农商行人士告诉记者,在国际贸易中,国内企业使用本币计价交易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对方指出,“以往国内企业的进出口只能以外币结算,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大背景下,各国货币汇率起伏不定,企业在外汇交易中容易遭受损失。使用人民币结算无需结售汇,降低了企业的汇兑成本。”
该农商行人士进一步指出,跨境人民币结算还具有加快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势。结算资金在国内进行清算,可实现收付路径清晰,无时差影响。此外,贸易用资金和生产用资金的币种一致,减少了汇兑手续及资金流动环节,加快了企业结算和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进行资金管理等优势。
近年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剧。为更好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青岛农商银行方面表示,该行加大了外汇政策有效供给、深入开展企业汇率避险宣传、扎实做好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辅导,支持企业更好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同时,青岛农商银行还针对有汇率衍生品需求客户,量身定制远期结售汇服务方案。
对于服务的外贸客户特点等问题,青岛农商银行方面告诉记者:“目前我行服务的跨境结算企业中,出口企业客户占比超过了70%,且多属于中小微企业,我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出金额小、笔数多的特点。”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外贸用户的汇率避险问题,青岛农商银行也在积极进行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宣讲。“各分支机构结合我行客户实际情况,积极研究中小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的业务需求,通过实地走访、银企座谈会,自贸区、上合示范区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适时营销跨境组合产品,抓准时机主动推介,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运用效率和创新能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公开指出,接近八成的受访境内外企业表示,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收付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境外伙伴较为接受和完全接受人民币跨境收付结算的境内企业占比约为55%,较上一年进一步提高。
跨境支付有序推进
农信系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从探索和累积经验的稳慎阶段,步入了有序推进的新阶段。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开展国际业务是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改善盈利模式的有力方式,但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此前始终面临着系统搭建成本高、无专职人员进行业务督导等问题。
某国有大行国际业务人士指出,农商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可利用已有的平台或者探索搭建行际共享平台,通过委托代理、平台参与等方式参与国际业务,可以规避国际网络搭建、反洗钱合规、信息系统搭建与升级等难于承担的成本负担。
随着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原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跨境人民币政策大幅松绑。同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以下简称“农信银”)以直参机构身份加入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下简称“CIPS”),为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跨境人民币代理清算服务。
从政策支持到基础系统搭建,农商行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条件已然成熟。
随后,在农信银的积极推动下,农信机构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有序推进。农信银公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近100家法人农信机构通过农信银接入CIPS。
近一年,政策层面也在持续推动人民币的跨境结算。2022年5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印发《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提出要充分认识汇率风险管理重要意义,聚焦“急难愁盼”出台针对性措施;加强宣传和培训,帮助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完善汇率避险产品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便利性。
2023年年初,商务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提出要充分认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意义,着力解决外经贸企业“急难愁盼”,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相关政策和跨境支付系统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打下基础。
在近日由满洲里农商银行为客户成功办理汇往澳大利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里,就是由客户申请,满洲里农商银行受理发起,经自治区农信社联合社国际结算系统、农信银清算中心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澳大利亚人民币代理行清算,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结算,成功汇入客户账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外贸业务的新动能。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1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1%。跨境电商正在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农村金融机构还将针对所服务的外贸企业,有针对性地创新举措,提升服务质效。为顺应外贸发展的新趋势,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青岛农商银行表示将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纳入全行国际业务工作重点,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在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中,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深化银政、银企合作,不断提升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服务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