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江边奇观,来自亿万年前的杰作,让人着迷的头脊梁
这里是泸州纳溪区的长江段,在麒麟广场下面,有一段河滩,当地人习惯称作爬海岛。四川人叫螃蟹为爬海,生动有趣的把河螃蟹的形态和习惯表露无遗。虽然四川没有海,但是常常有人觉得长江某些地段,总有一种大海的气势。
请在海边的朋友不要嘲笑我们见识少,那是泸州人的祖先对江河的一种敬畏和仰慕。
这样的石滩,由于亿万年的冲刷,以及地壳板块的变动,在冰川时期所延续下来的鬼斧神工,成就了今天的泸州头脊梁,而且它还有两个兄弟叫二脊梁和三脊梁。
(相关资料图)
虽然长江沿岸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地貌,比如泸州段还有高坝的“猫石盘”(也有说猫屎磐)、合江白沙石滩等,但是没有一个有头脊梁保存的这么完整,它的险峻也同样让祖辈行船的岁月吃尽了苦头。
如今,此处早就不再有纤夫和木船,成为了纳溪一处独有的自然风貌,但是差一点它就不复存在。
在过去二十多年前,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一些因为经济的发展,就对沿河的沙石进行挖掘,这个地方是要被彻底炸毁的。还好当时一批摄影爱好者,也是有识之士,努力呐喊奔走,才让其得以保存,不然,今天你们看不到这样壮丽的景象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有三分之一被错误毁坏,不然,今天可能更加壮观。
这个地方,被泸州人授予了很多名字,张旗滩、鬼打湾、爬海岛、头脊梁。只有脊梁二字让人觉得最铿锵有力。
为什么呢?你看,嶙峋的礁石连绵不断犹如支撑长江的脊梁,从岸边深入到湍急的河心,在此不远处还有两处分别叫做“二脊梁”、“三脊梁”的地方,并行排列的三处“脊梁”形成巨大的“川”字,横卧在长江河道上,有人说出现在这里是一种宿命,因为它暗合了四川的川字,有人说它是四川脊梁的象征。
或许,这些都是牵强附会,但是,自然的神奇是让人难以捉摸,所以,才让我们对其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每当我来到这里,就会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里的两句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头脊梁在麻柳沱下面,如果麻柳沱是如一个问号(?)般的耳廓,头脊梁则刚好是耳根和耳坠。任何事情都要有头有尾巴,头脊梁之下,接着为腰脊梁——通常叫中脊梁,最后是尾脊梁(快到蓝田镇),三者顺江而居,头与腰、腰与尾都相隔几百米,他们被造物神缔造出来,却老死不能相互往来。
今天我们赞叹它的奇绝,但是古代的泸州人却未必对它喜爱,甚至是充满了畏惧,因为这个地方行船非常艰险,在那些靠水吃水,航运繁荣的时代,这里简直就是一处鬼门关。
当年民谣有“头脊梁挂个角,二脊梁跑不脱。”说法,原因就是,纳溪上游流水朝它的方向冲来受阻后再转弯到下游,来船必须使劲向内划才能躲开它,否则船不在她那里打烂,也要在二脊梁打烂。也因此,行船到头脊梁,因为暗滩太多,一不小心把船碰坏了一点,到了二脊梁可能就翻船了。
明朝此处被称为张旗三滩,宋朝诗人范成大曾经坐船行经此地,在经历了心惊胆战的颠簸后,心有余悸的在题为《江安道中》诗里写道:“秾绿连村荔子丹,瘴云将雨暗前湾。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泸水舟闲迷古渡,马湖碑缺伴荒山。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泸州航运志》纳溪当年到泸州20公里的长江河道上,曾经对其各种险滩,都有记录,包括虎牙子、脊梁三滩、观音背、三堆子、三漩子、火焰碛、豆腐石等,其中最凶险的莫过于观音背、脊梁三滩。
所以自古以来的历代朝廷和政府航道部门都在这里设救生红船,船上以旗语引导过往船只平安过滩。凡官船、货船路经三脊梁,驾长(即船长)听从红船引水指挥,水手看清旗语,方能过滩。也是张旗三滩的来历。
,头脊梁,夏季涨水淹没不见,秋冬到初夏枯水季节,才显出其奇特的尊容,成为了纳溪及很多泸州人,耍水游江难忘的记忆,各位最后啰嗦一句,你们去玩耍的时候带小孩要慎重,自己和小孩安全最重要,还有就是不要乱丢垃圾,爱护环境你我都有责任,让它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