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满江红》:文不文,史不史!

2023-05-28 15:49:33来源:哔哩哔哩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资料图)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1.历史不史

这部《满江红》,如果说架空历史,放弃在历史褶皱中探寻新立意,而是选择完全虚构,那么我会极其佩服导演编剧的能力,毕竟作为悬疑剧,它的构架完整、剧情紧凑、段落工整,从这些角度来说,这部影片还是合格的。

但是——当导演编剧选择用秦桧岳飞这历史存在的人物来做文章,并且有还原历史现场的意图,那么,这部影片便存在极多商榷之处。

影片讲述的内容其实是小人物身上的家国大义,是岳家军传承岳飞抗金意志,身担家国仇恨的尽忠报国意图。所以影片把视角对准一个叫张大的小人物身上,或者说,这里所有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的无名之辈:刘喜、丁三旺、瑶琴(这个人物可能来自于岳飞的另一首词《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但是在这些人物身上,却有着岳家军或说大宋人的家国情怀。这是这部影片的微言大义。

然而,如果说这部影片是历史,那它又呈现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满江红》绝不是岳飞的绝命词,更不可能在词前大书“鹏举绝笔”四个大字。首先,“鹏举”是岳飞的字,字是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说人话就是,表字是用于彰显自己之德志,自己称表字,那就不是绝笔信了,而是自夸自耀的行为。

而本片最让人感动的部分,那就是齐诵《满江红》,全片的最高潮部分。但是影片的发展与最后这场高潮并没有任何联系,如果按照剧本的逻辑,即张大等一行人前赴后继地葬送自己的性命,就是为了全军齐诵《满江红》?或者说,就是想让《满江红》为人所知?这也就是按照剧本逻辑,最后孙均(易烊千玺饰)没有杀了秦桧,而是跟他说:让你活着,忍受一世的骂名。

可以说没杀秦桧,符合历史逻辑,因为秦桧并没有死在这个历史时间段,所以当我在观影时,用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已经意识到了秦桧绝不会死,毕竟导演编剧会在大方向上把控历史的真实性。但正是这种想要戴着历史的镣铐跳舞的想法,让这部影片非常让人出戏,始终会让观众觉得,咦?是这样吗?

这便是导演以他极大的权力在告诉观众,这是我在拍,是我在安排人物走向。这种教条式的说教,极败观影感受。

2.洗白奸臣

而这种说教,还不仅存在于历史虚无主义,还存在于对秦桧一定程度的洗白。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这个人物在历史之中,或是历史之外的小说话本中,亦或是民间的观念里,他都是不容洗白的对象。即使在历史学界会存在一些争议,比如秦桧归宋的讨论、秦桧是否有无证罪杀岳飞、金兀术有无托书给秦桧,或者是秦桧主和到底是皇帝授意还是自身汉奸等等,都存在讨论的空间。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秦桧作为宋朝宰相,包藏祸心,数兴大狱,党同伐异。像这样的人,在《满江红》中,居然最后用近乎喜剧的表演方式消解了?

而且在《满江红》中,还出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名,就是风波亭。

稍微了解一点历史(非正史),对风波亭应该不陌生。公元1142年1月27日 ,在这里留下震惊世人的大阴谋:宋高宗赵构暗旨秦桧和其夫人合谋,诬陷岳飞谋反,因无确切证据,故以著名的“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风波亭内杀害。但是,在《满江红》中,这件事推给了秦桧的替身。原片中,秦桧(雷佳音饰)对孙均(易烊千玺饰)说:“风波亭那次,也是他(指替身),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当时河水都是黑色的……他做的这一切,我都不知道。”

其实从历史的空白出发,文学影视艺术对历史空白做相应的补白是很正常的,就像是影片中呈现的,基本上都是史学界上有争议的部分。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成为为秦桧平反的证据。那既然是这样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人物,最后居然是为了保证历史的真实,选择放过他?暂且不说秦桧是否在意他人的唾骂,就说在秦桧当权的南宋,是否会有人能够骂他?是否有人敢骂他?这毋庸置疑的。

这就是导演自我感动式的文人浪漫,一把刀确实只能杀一个秦桧,但是如果能杀了那个秦桧,便少了很多仁人志士死去的风险。因为那群仁人志士,他们不是像辛弃疾一样可以赋闲,而是因为有了秦桧,他们可能必须得死。那能救那么一群人,为什么不先用一把刀杀了他,再用一阕词让后人警醒?

3.齐诵《满江红》意义何在?

再来返回来谈谈这部影片的高潮——齐诵《满江红》。开宗明义,这种震撼的感觉不是源于影片发展到这儿而带来的感动与震撼,而是源自于我们学过、了解过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背景及含义,做了情感的共鸣而已。换而言之,现在用大场面配乐齐诵《满江红》,也能给你这种感动。

那么,这部影片前面的两个多小时和最后的这高潮形成了严重的割裂,也就是说在层层解迷的过程中,谜团引人入胜,但是最后拆出来的谜底却让人心想:就这?!这里就想谈一下国师对于最后这个谜底设置的想法:通过一阕词折射出所有人内心的家国天下之情怀。

但是问题就出来了,这个想法到底可不可行?允许我从这阕词本身入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先普及一下,靖康之难。靖康之难是北宋灭亡的事件,北宋皇帝被掳,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借影片中瑶琴之口说出:“我的父母、亲族都被今人所杀,我被迫流落烟花柳巷之所。”这是宋人的国殇国耻国难。

因为有了这个背景,那么如果放在当时,只要有血性的国人都会被煽动,也就是说,这一阕词至少可以成为上阵抗金的先导曲。但是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之下,一阕词也仅仅只是一阕词而已,没有了后续,影片中也没有刻画。或许可以说,是这样一阕《满江红》燃起了后人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这也是导演所设想的用一阕词杀千千万万个秦桧。可是真的能立得住吗?

因为这种家国情怀是历代有志之士的文化品格,岳飞《满江红》也只能说是其中之一而已,既不从他发源,也仅只是传承发展而已,无论是后来的辛弃疾、陆游都与他一样,承续先辈之志向,感忧家国之不幸,最终落得“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可怜白发生”的结局。

那么这一阕词齐诵的目的,就只能从剧本逻辑去找,那就是作为岳飞的绝笔,想要后人牢记今日之耻。那么再还原风波亭的历史现场,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时候岳飞明知自己被陷害,虽然感慨于功业未就,但怎么就会感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被人栽赃陷害,还劝人抓住时间,立马功名?剧本逻辑也无法立住。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情节的设定,完全是导演为了煽情而煽情。如果真的让这个场景有所用,至少也要让其中的士兵反水,秦桧对反水士兵又有一定的手段。如此也算是立住了秦桧的人设,也交代了《满江红》的影响。

标签:

上一篇:2|每日热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