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_三皇五帝夏商周
1、三皇五帝 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
2、中国的古史传说中,到战国时期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说。
3、 “皇”的原义是“大”和“美”,不作名词用。
【资料图】
4、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
5、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
6、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7、 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
8、《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
9、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
10、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
11、《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
12、④《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
13、⑤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
14、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
15、首先是《礼·稽命徵》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
16、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
17、其实上述诸说皆为西汉末以后纬书所编造的神话。
18、 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春秋命历序》、《始学篇》等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19、道教经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一说他们分别有十二头、十一头、九头);“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分别有十三头、十一头、九头(一说以中地皇为有巢氏、中人皇为燧人氏);“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20、汉代画像石和帛画即多此形象。
21、 “帝”原指天帝,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
22、《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
23、《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但梅尧臣谓此“帝”字系“军”之讹)。
24、《管子》及《庄子》所屡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
25、其实,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记载神话和历史传说文籍中,先后出现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号,大抵居西边的有黄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鲧、禹、四岳、稷(弃)、高圉、太王、玄嚣、蟜极、昌意、青阳等,居东边的有太皞、少昊挚、颛顼、高阳、高辛、尧、羿、浞、浇、俊(即舜、喾)、契、冥、上甲微等,地区未明的有帝鸿氏、缙云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后三者可能在东)等,由东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东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后裔八姓(如季连芈姓为楚祖)等等。
26、《庄子·胠箧》列举了古帝十二名及全书中屡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韬》列举了古帝十五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二十六名。
27、由于战国后期五行说逐渐建立,凡事都要凑五为成数,于是在上述许多古帝王中,遂有罗列“五帝”的必要,并出现了下列五种五帝说。
28、 ①《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
29、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
30、《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
31、《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32、 ②《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
33、《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
34、《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35、 ③《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36、《礼记·月令》亦同此说。
37、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38、 ④《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
39、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
40、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41、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
42、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43、 ⑤《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
44、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45、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如《楚辞·惜诵》有“令五帝”句,与“指苍天”、“戒六神”并举,是皆指神。
46、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请致五帝以明君德”句,显然皆指天帝。
47、故《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
48、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
49、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
50、至《春秋纬·文耀钩》,五色帝始有名字:“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
51、”郑玄注《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
52、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
53、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
54、有巢、燧人、庖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
55、“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